出發(fā)!紅旗飄飄的十月到韶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“紅色之旅”|廣東星光教育 | ||||||
時間:2019-09-28 11:23 | 來源:地方新聞部 | 作者:編輯李幔 記者唐音 | 瀏覽次 | |||
|
||||||
國慶節(jié)的腳步越來越近了,街頭巷尾張燈結彩,五星紅旗迎風飄揚……在歡慶時刻即將到來之際,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樣一片“紅色熱土”——韶關。 韶關是廣東的北大門。韶關歷史悠久、人文薈萃,古稱韶州,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,早在12萬年前,“馬壩人”就在此繁衍生息,是中原文化與南粵文化的交匯點,紅色文化、工礦文化、禪宗文化、珠璣文化、瑤族文化交相輝映。 韶關更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(tǒng)的城市,這里的重要紅色革命遺址數(shù)量居全省首位,是我省紅色資源的重要集聚地和紅色旅游目的地。韶關是紅軍長征入粵主要經過地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輝足跡,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這里是省委所在地和抗戰(zhàn)中心。 聽說……近日,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首批100條“廣東省鄉(xiāng)村旅游精品線”名單,仁化縣丹霞紅色文化線路入選! 又聽說……廣東省內唯一一座以紅軍長征為主題的大型紀念館——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,將于今年對外開放! 這么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,這么熱情的“紅土地”,在即將到來的紅色十月豈能錯過?說走就走!踏上前往韶關的“紅色之旅”吧!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效果圖(圖源:韶關旅游) ①仁化:“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”預計年內開放 仁化縣丹霞紅色文化線路為:丹霞山→瑤塘新村→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→恩村古村→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(目前尚未開放)→紅軍街旅游線路,集中展現(xiàn)了仁化縣生態(tài)旅游、紅色文化游、美麗鄉(xiāng)村游等特色。 仁化縣是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所在地,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(qū)、紅軍長征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的主戰(zhàn)場,有豐富的鄉(xiāng)村旅游資源。近年來,仁化縣按照“唱響紅色主旋律、打造絢美大丹霞”工作思路,建設了城口紅色小鎮(zhèn),修繕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、秘密聯(lián)絡站、紅軍街等紅色遺址,融入紅色文化元素,完成道路沿線200多棟房屋提升改造,輻射帶動恩村和上寨村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,有力促進了紅色文化旅游發(fā)展。 韶關仁化城口鎮(zhèn)。龍全明 攝 去城口,“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”先睹為快! 初秋的韶關仁化城口鎮(zhèn),青灰色的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主體結構已完工,一枚紅五星高懸在建筑頂端,映襯著藍天白云,顯得格外醒目。 基本完工的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。龍全明 攝 據(jù)了解,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是2017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設立的項目,也是廣東省目前唯一以長征為主題的大型紀念館。該館將重點展示紅軍長征過境粵北戰(zhàn)斗歷程,集中呈現(xiàn)紅軍各個時期在粵北開展的革命活動,預計將在今年對外開放。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鳥瞰圖。龍全明 攝 與紀念館隔河相望的城口圩鎮(zhèn),一群群游客行走在紅軍曾露營過的老街,駐足在勝一理發(fā)店、打鐵鋪等“地下交通站”前,辨認城墻頭的累累彈痕,追憶當年紅軍長征途經城口的革命歲月。
圖源:韶關旅游
1934年11月初,中央紅軍到達粵湘贛三省交界地帶的韶關市仁化縣,通過奇襲城口鎮(zhèn)和銅鼓嶺阻擊戰(zhàn),順利突破國民黨軍設在城口至湖南汝城、桂東一帶的“第二道封鎖線”。紅軍主力部隊五萬多人在城口短暫休整后繼續(xù)前進。
圖源:韶關旅游
以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建設為契機,近年來,仁化圍繞“傳承紅色基因、唱響紅色主旋律”,以城口鎮(zhèn)的“九址一館一禮堂”等革命遺址為基礎,全力打造城口紅色小鎮(zhèn),力爭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、全省黨性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經典景區(qū)。 圖源:韶關旅游 隨著紅色特色小鎮(zhèn)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,仁化縣城口鎮(zhèn)修繕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、譚甫仁將軍舊居、秘密聯(lián)絡站等紅色遺址,并已完成國道G106縣線城口段兩旁100多棟房屋的提升改造以及標識、雕像等建設。
走進這片“紅土地”,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城口鎮(zhèn)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
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(zhàn),是紅軍長征入粵后的一次慘烈戰(zhàn)斗,紅軍以犧牲100多名指戰(zhàn)員的代價,粉碎了敵軍增援城口的企圖,并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,為確保紅軍主力繼續(xù)前進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 雙峰寨
在仁化縣石塘鎮(zhèn)石塘村內,矗立著一座巨石壘就的龐大城堡——雙峰寨。該城堡始建于1899年,城墻彈痕累累,渾身透出歲月的滄桑。 大革命失敗后,農民自衛(wèi)軍第八獨立團第四營于1928年3月帶領群眾共700多人退守石塘寨,開展了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(wèi)戰(zhàn)。守寨軍民在營長李載基的指揮下,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火攻、炮擊、空中轟炸、偷挖護城濠水以及誘降。9個月后,終因彈盡糧絕,被迫于1928年11月11日深夜突圍,犧牲了400多人,僅有30多人安全突圍,被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譽為“廣東農民起義中最偉大的戰(zhàn)斗”。 石塘古村
韶關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,已有640多年歷史,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——雙峰寨,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“月姐歌”和“堆花米酒釀酒技藝”。集古色古香于一體,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、古建筑群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。 董塘安崗村
仁化縣內革命老區(qū)村,被列為第一批“紅色村”黨建示范點。土地革命時期,安崗村曾開展了“華陽寨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走進這個古村落,能讓你感受到激動人心的紅色之旅! ②南雄:“重走長征路”成為品牌活動 南雄是廣東省著名革命老區(qū)縣,是韶關市唯一的中央蘇區(qū)縣,轄區(qū)內紅色旅游資源類型豐富、特色鮮明、資源品級高、組合度良好,近日被列入國家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(qū)名單。該市目前認定的革命(舊)遺址有64處。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多次進入南雄,這里曾發(fā)生過著名的“水口戰(zhàn)役”。中央紅軍長征經過南雄突破入粵第一道封鎖線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領導了三年游擊戰(zhàn),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等等,這些都是南雄寶貴的紅色資源。 在2018年,南雄“重走長征路”被列為韶關市十大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之一,并列入我省重點打造的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。至今年,南雄市已連續(xù)三年成功舉辦“重走長征路” 紅色品牌主題活動,吸引了逾17萬游客到南雄革命老區(qū)開展紅色文化研學等活動。 油山鎮(zhèn) 油山鎮(zhèn)位于粵贛交界處,方圓百里、村莊分散、山高林密,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中共南雄縣委就在油山率游擊隊創(chuàng)立革命根據(jù)地,中央紅軍長征后,1935年初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堅持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。解放后,油山鎮(zhèn)被列為革命老區(qū)。 “紅軍不怕遠征難,萬水千山只等閑。”今年5月11日,2500多人的隊伍懷著對紅軍的敬仰和緬懷,在南雄油山鎮(zhèn),浩浩蕩蕩翻山越嶺,穿過田野與村莊,一邊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,一邊享受南雄美麗的田園風光。一路上,“紅軍隊伍”高舉紅旗,昂首闊步,引領著各縱隊重走長征路,親身體驗長征的艱難險阻。
徒步活動當天,修繕一新的上朔長征廣場正式啟用,敞開熱情的懷抱,歡迎全國各地的“紅色傳承人”。今年重走長征路活動的起點設在南雄市油山鎮(zhèn)上朔古村人民會堂,途經油山革命紀念碑、大嶺下會議舊址、廖地會師舊址等革命遺址和舊址,最后到達終點粵贛界碑處,全程20多公里。
油山革命紀念碑位于廣東省南雄市油山鎮(zhèn)坪田坳村。建在通往坪田坳公路的左側山嶺上,碑向西南,建于2001年,建筑占地面積 100 平方米。紀念碑為磚石砌筑,花崗石砌基座,白色大理石砌碑身,碑頂為三樓式懸山頂蓋禇紅色琉璃瓦,正面刻“油山革命紀念碑”字樣,碑座后鑲紅色大理石,上刻碑文,介紹老一輩革命家在油山的革命斗爭歷程。
贛粵邊領導會議舊址位于廣東省南雄市油山鎮(zhèn)大蘭村委會大嶺下村彭屋。該村位于大山深處,村莊背靠山嶺,面向西南,有10多戶人家。這次會議是贛粵邊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會議,為以后長期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確定了斗爭策略,成為南方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的轉折點。 梅嶺 跟隨著先人的腳步,徒步穿越梅嶺,感觸曾經的血色年代。
在驛道的元帥嶺上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(zhàn)梅嶺一帶,在這里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,留下了光輝的足跡。
現(xiàn)元帥嶺上設紅軍戰(zhàn)場等紀念設施,重現(xiàn)了當年硝煙彌漫的戰(zhàn)斗場景。 梅嶺上有多處當年紅軍的勝跡,也有如綠野仙蹤般的青蔥小道,暖風拂面醉人,梅嶺的秋色同樣讓人沉溺。 ③始興:這座千年古縣有著激動人心的紅色故事 始興,一座歷史悠久的“千年古縣”,那里不僅有著秀美大氣的自然風光,更有著歷史沉淀下的紅色記憶!
紅圍原名“奠安圍”,位于韶關市始興縣沈所鎮(zhèn),建于清朝道光年間,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,因墻體用紅泥石灰和糯米、蜜糖漿的混泥土鵝卵石和青磚砌成,天長日久慢慢呈現(xiàn)紅色。又因抗戰(zhàn)時期,紅圍作為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辦公所在地(1940年春至1941年春),是戰(zhàn)時廣東省委根據(jù)地,故被稱之為“紅圍”,被視作抵御外敵、維護和平的紅色堡壘。 當時省委書記和機關工作人員住在紅圍四樓,省委電臺設在五樓。戰(zhàn)時省委克服艱難困苦組織開展了系列重大活動,更為做出保護革命力量的重大決策發(fā)揮過重要作用。 1945年2月1日始興淪陷,2月15日紅圍被日軍燒毀,斗轉星移,傷痛尤在曾經五層高的紅圍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墻體上的射擊孔,也還在述說著始興人民捍衛(wèi)家園的故事。 2000年,始興縣縣政府將紅圍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2010年5月紅圍舊址修復保護工程正式落成。如今的紅圍已成為廣大黨員和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。 ④樂昌:游紅色古村,體驗綠色淳樸的田園生活 “樂昌市梅花鎮(zhèn)→梅花鎮(zhèn)紅七軍革命烈士園→大坪古村→金雞嶺景區(qū)→龍王潭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”這是一條屬于樂昌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。線路以土地革命及紅軍長征為主題,集中反映中國共產黨在粵湘交界地區(qū)開展革命活動及紅軍先烈的英勇事跡,是重要的歷史記憶。
線路中展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梅花大坪召開軍事會議,研究智取宜章,發(fā)起湘南起義、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七軍在梅花鎮(zhèn)與敵激戰(zhàn)、在長征期間率紅一軍團部分經過龍王潭等軍事政治活動,在瞻仰革命線路光輝事跡的同時,線路中還能領略具有嶺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歷史古村落,欣賞粵北鄉(xiāng)村風光,體驗現(xiàn)代休閑農業(yè),游覽自然山水風光。 梅花紅七軍革命烈士園
1931年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七軍從廣西轉移到梅花鎮(zhèn),發(fā)動了“梅花戰(zhàn)役”,與敵軍展開激戰(zhàn),史稱“血戰(zhàn)梅花”。2009年3月,樂昌市人民政府在梅花鎮(zhèn)梅花村石圍村小組蓮花祠內建成紅七軍革命烈士紀念園。 大坪古村 樂昌市梅花大坪村地處湘粵交界、四面環(huán)山、中為盆地。距廣樂高速(G4W3)梅花北站約12公里,是廣東省的革命老區(qū)村莊之一。
大坪古村。黃賓 攝
梅花鎮(zhèn)大坪村保存了近萬平方的清末古建筑。周邊翠綠的山色竟似全都流淌、匯聚在古建筑錯落有致的黛瓦上似的。建筑群以青石為道,高墻深巷、曲水繞舍,具有江南地的徽派風格,又以圍屋為墻,似是聚族而居,夾雜了一些客家的特征。 上個世紀30年代,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活動人員在楊家寨開展地下革命斗爭,成立粵北樂昌縣第一個黨支部。南昌起義軍余部曾駐村里,并在賢關閣文奎樓召開了關于智取宜章年關起義的軍事會議,在這次起義中,楊家寨村民給予了大力支持,同時也付出慘痛的犧牲。1931年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七軍從廣西轉移到梅花,發(fā)動了“梅花戰(zhàn)役”,楊家寨村民不但給部隊供應糧食,還幫助救助傷員,為革命事業(yè)作出了貢獻。 金雞嶺景區(qū) 金雞嶺景區(qū)位于京廣線上的坪石鎮(zhèn),是廣東省八大風景名勝區(qū)之一,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(qū),海拔338米,金雞嶺屬丹霞地貌,總面積為1.6平方公里。嶺上平地極少,多為深谷峭壁,景色奇險。山頂上屹立著著名的"金雞石",其雞背、雞頭和雞身由大小不同的3個"石蛋石",堆疊而成。主要景點有萬古金城、一點天、老鷹巖、獅子巖、石窗、姐妹巖、螺旋梯、望夫臺、駱駝峰、刺猬石等。
金雞嶺。田輝豐 攝
在另一條山谷的懸崖石壁上,還有一幅以盤古開天、女媧補天和后羿射日三個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壁雕,其高14米,長20余米。兩組壁雕,恢宏的氣勢和清湛的藝術,在風景區(qū)中實屬罕見。 龍王潭景區(qū) 龍王潭生態(tài)旅游景區(qū)內原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存良好,動植物種類異彩紛呈,高山上水溫常年保持在18-21度,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為粵北山林之最(103988/m3),被譽為“高山峽谷的避暑勝地,山水養(yǎng)生的天然氧吧”,是溪谷尋幽養(yǎng)生的絕好去處。不僅如此,景區(qū)內還有紅軍長征足跡,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省森林生態(tài)旅游示范基地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勝地。
1934年,紅一軍團經過此地,留下長征途中作戰(zhàn)的史跡,在今天還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 園區(qū)內設置了紅軍廣場,還有歷史宣傳欄,游客們可以了解到,當時紅軍在樂昌的熱血故事。 除此之外,在園區(qū)漫步,陸陸續(xù)續(xù)會出現(xiàn)紅軍雕塑,或在緊急戒備,或昂首挺胸......仿佛向我們講述了那個年代的英雄壯舉,重溫了那個年代的崢嶸歲月。 ⑤市區(qū):這些“超紅”景點,你都去過嗎? 北伐戰(zhàn)爭紀念館
說起在韶關的紅色回憶,北伐紀念館是必須走一遭,它是廣東首座北伐戰(zhàn)爭紀念館。這里交通非常便利,位于韶關市區(qū)帽子峰北坡,占地總面積近1.2萬平方米。館藏大量北伐戰(zhàn)爭時期文物實物,以及歷史圖片,分為北伐戰(zhàn)爭展廳、北伐名將展廳等六大部分。 目前,紀念館所在的帽子峰上仍保存從大革命至抗戰(zhàn)時期的碉堡8座,分別為定韶堡、鞏北堡、指揮堡、武城堡、橋頭堡等,加上周邊的崖壁堡、碼頭堡等,共有13座之多。 只有了解了這段紅色歷史,才能體會到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年代。非常適合帶上小朋友來參觀學習。 省委舊址
距離韶關市區(qū)最近的紅色之旅,非省委舊址莫屬了。這里是紅色基因的重要傳承地,現(xiàn)如今成為了中小學生科普愛國教育的地方。里面入黨誓詞時刻提醒著我們堅持奮斗,建筑也保留了那個時期的風格,黃墻木窗,別有一番風味。 2019年韶關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一日游線路:
兩日游線路:
三日游線路:
國慶假期就在眼前,舉國歡慶,紅色旅游大熱;洷鄙仃P這么多歷史悠久的地方,總是幽雅靜謐卻又煥發(fā)蓬勃生機,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總有一款適合你?炜焓帐靶心?guī)贤蓿弥@個國慶假期齊齊來韶關感受那段崢嶸歲月吧! 【統(tǒng)籌】畢式明 【撰文】唐音 沈明禮 梁杰靈
圖片由韶關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提供(除署名外) 廣東星光教育 |
||||||
掃描二維碼分享 |